• <li id="ocoo8"><source id="ocoo8"></source></li>
  • <rt id="ocoo8"></rt>
  • <code id="ocoo8"></code>
  • <rt id="ocoo8"><delect id="ocoo8"></delect></rt>
    <abbr id="ocoo8"><source id="ocoo8"></source></abbr>
    <rt id="ocoo8"><tr id="ocoo8"></tr></rt>
  •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政務 > 地方政務 > 山西省 > 

    晉祠桂花元宵:堅守匠心?傳承創新

    發布時間: 2020-11-2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楊潤德 梁月仙 | 責任編輯: 呂欣

    中國網訊 每年冬天,晉源的大街小巷總能聽到元宵的叫賣聲。在寒風凌冽的冬日,一碗熱氣騰騰、香甜軟糯的晉祠桂花元宵是晉源人的生活習慣和心靈慰藉。晉祠桂花元宵作為北方元宵的代表,流傳至今不僅是一種生活習慣的沿襲,更是歷代晉祠人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愛與堅守。

    晉祠元宵 “滾”的是歷史

    在晉源當地流傳著兩句民謠:“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這個民間諺語中的“元宵蛋蛋”就是晉祠四寶之一的晉祠桂花元宵。

    晉祠桂花元宵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漢文帝劉恒自8歲就來到晉祠一帶為代王。西漢初年,漢文帝為了慶祝平定“諸呂之亂”,將這種圓滾滾的宮廷甜點分發給百姓,寓意普天同慶,并稱之為“元宵”。恰逢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日,故將這一天定為“正月十五元宵節”。從此,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便流傳至今,凝結成太原人獨特的文化記憶。

    晉祠桂花元宵經過千年傳承,與當地江米結合,形成了其獨有的風味。今年69歲的韓福元作為晉祠桂花元宵的代表性傳承人,滾制元宵已有50余年,他們家已有五代人傳承著千年晉祠桂花元宵制作技藝。

    晉祠元宵 “滾”的是傳承

    說起來,韓家和元宵結緣,還要追溯到其曾祖父韓國富時代。最為稱道的是,其祖父韓振業與父親韓海海在民國時期和建國初期創立“自立成”字號,專門經營元宵與燒餅的制作和銷售,在晉祠一帶小有名氣。從小耳濡目染,韓福元自然也就將這門手藝熟稔于心。

    一泡、二淘、三晾、磨米、炒作、做餡、滾制、包裝……一顆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經過十幾道工序。“以前正月里一破五,家家戶戶就開始磨面做元宵,由于工序繁雜,往往需要五六天才能做成。后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滾’元宵的人就越來越少,而我,因為放不下這門手藝,就這么慢慢堅持了下來。”韓福元一邊滾元宵一邊說。

    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眼看著其他元宵品牌打出了名聲,韓福元暗暗下定決心要將“晉祠桂花元宵”發揚光大。而他的堅守和初心也感染了兩個兒子韓劍、韓偉,更有意思的是,年幼的孫子經過潛移默化竟也將元宵滾得有模有樣。

    晉祠元宵 “滾”的是信念

    為了打響晉祠桂花元宵這個品牌,將元宵發展成產業,韓福元開始對晉祠桂花元宵進行孜孜不倦的改良。

    淘米、磨粉、配餡、滾制……在保持原有工藝的基礎上,他和兒子們不斷商討研究、反復實踐,在餡料上精益求精,開發出更多口感品類。目前,除了傳統的芝麻餡、桂花餡、玫瑰餡等,還研發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水果餡、巧克力餡,還有更具保健養生功效的紅糖餡、紅豆餡、紅棗餡、木糖醇餡等。

    “不少老太原人要的就是這一口‘老味道’,有的人早已定居南方,仍對晉祠桂花元宵念念不忘。每年都有老顧客托人或者通過快遞來買咱們的元宵。”韓福元笑著說:“咱們的料好、餡兒足,口味自然不會差。”

    2017年,韓福元與晉源區制作桂花元宵的同仁協商成立了“太原市晉源區晉祠桂花元宵研究會”,被選為會長。2018年,他制作晉祠桂花元宵的工藝入選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正月十五作為北方元宵代表在央視綜合頻道春節特別節目特別播出。

    現在“晉祠桂花元宵傳承研究會”也應運而生,韓福元已經把晉源的大多數元宵制作者聯合組織起來,有規劃地進行推廣宣傳,志在把這一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品牌叫響。“要讓我們的元宵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大家都知道咱的晉祠桂花元宵!”韓福元一邊將簸籮里的元宵滾得上下翻飛,一邊抬頭說。

    楊潤德 梁月仙